改造后的中渡口碼頭
中渡口碼頭項目液壓隱藏防洪墻投入使用
近年來,景德鎮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第二批“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為契機,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結合濱江景觀打造大力實施防洪排澇工程項目,促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建好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使千年瓷都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不久前完工的中渡口碼頭項目處于昌江百里風光帶一個重要節點,是歷史上陶瓷文化“一帶一路”的起點。該項目列入了景德鎮市城市防洪體系補短板重點項目??傆玫孛娣e約9.2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包括新建升降式防洪墻約290米、改造提升人民公園排澇站、重建1座浮橋、1.61萬平方米沿河綠地景觀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包括景觀廣場碼頭約3.3萬平方米、地下車庫約1.3萬平方米、新建商業綜合體占地面積約0.91萬平方米。項目實施旨在提升昌江西區沿岸景觀、優化沿江西路交通組織,結合休閑、娛樂、旅游,以中心廣場、碼頭帶動創建景德鎮城市新地標,為市民提供休閑服務,創建親水休閑格局。項目建成后,將有效串聯兩岸各景點形成有機整體,為昌江百里風光帶再添靚麗風景線,為景德鎮市“雙創雙修”貢獻力量。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各功能區域已發揮效益。
防洪排澇效益顯著
由于新建廣場臺階碼頭的親水需要,為滿足該段防洪堤汛期時擋水,枯水期不影響景觀親水需求,設計堤線向內側移動,基本沿下河臺階33米高程臨河側布置,該處河道行洪斷面變寬,能夠滿足防洪需要,移動防洪堤兩端以現狀堤岸順接,全長約290米,釆用隱藏式液壓形式,利用液壓系統控制活動攔水閘門,從而達到升閘時擋洪水,臥倒時看江景的需求。由于人民公園排澇站排澇范圍為人口密集且受災后將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中心城區,且該排澇站還同時承接市政管網的排水流量,在對排澇站進行改造提升中采用了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中渡口碼頭項目人民公園排澇站、隱藏式液壓防洪墻、沿江西路雨水管疏通等已全部發揮作用。在今年汛期的多輪集中強降雨期間,該區域的沿江西路路面積水基本上可在15分鐘內全部通過新建排澇站排出,從根本解決了沿江西路老市林業局段的“十年九澇"問題。隱藏式液壓防洪墻全部開啟與兩側原有防洪墻無縫銜接,有效預防了外河洪水進入城區。
親水景觀引人入勝
該項目廣場及碼頭以“創建高品質環境質量、塑造特色城市風貌”的構思為出發點,精心打造一個集市、集會、文化觀演、休閑游憩、親水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廣場。目前,廣場及碼頭已免費對外開放,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前來休閑娛樂,提升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隨著下游水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景德鎮水利樞紐工程正常抬水運行后,連通昌江與南河、西河水系,使城區水體體積增加140%,昌江景德鎮城區段水位能夠保持在26.5米(黃海高程),昌江水將進入碼頭內彎區域,形成開闊水面,內彎區呈緩坡狀,最大水深達1.5米,為沿江兩岸市民提供了一處生態環境優美的親水休閑場所,呈現出“一江兩河出平湖、十八碼頭通古今,百里昌江風景美、千年瓷都展新顏”的美好圖景。
該區域原防洪墻下部空間破舊、無景觀效果,且空間沒有得到良好的利用。下部的墻體文化展示風格雜亂,景觀效果較差。在提升改造中,通過對堤頂防護欄桿進行更換,下部墻體進行重新貼面處理,內部設置文化墻,并安裝坐凳,為來往游客提供休憩設施,形成獨具當地特色的文化街區,激活濱江水域與人的互動。
社會效益逐步顯現
該項目中的沿江西路改造工程將進一步完善城市與周邊道路的連接,極大地配合城市的開發建設,并與其他道路構成路網,有利于車流的合理運行和分流,完善片區內外交通,達到平穩、舒適、順暢的統一。廣場及酒店商業綜合體設地下停車場有助于改善景德鎮市交通和停車的環境,緩解區域內的停車位不足的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區域的環境檔次,改善了區域內的停車和交通的狀況,有效提升群眾出行體驗感。項目建設還能夠有效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土地利用率,為解決城市土地緊缺,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浮橋連接東岸親水平臺碼頭和西岸老城文化區,是連接昌江兩岸的重要通道,與中心廣場、碼頭、沿江東路、沿江西路、瓷都大道形成一個完整的親水格局,對提高周邊的土地價值,促進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沿線區域居民生活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碼頭、休閑廣場、地下停車場及浮橋的投入使用,中渡口碼頭廣場已成為休閑、娛樂的匯集中心,昌江百里風光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